<tbody id="xjkf3"></tbody>
    <th id="xjkf3"></th>
  1. 養豬網首頁 行情 - 財經 - 豬價 - 人才 - 招聘 - 求職 - 社區 - 協會 - 電子雜志 - 技術 - 豬病 - 商城 - 視頻 - 訪談 - 人物 - 專題 - 圖庫 - 博覽會 - 獸藥GSP - 公告

    廣東生豬種業發展成績顯著,力爭到2030年實現生豬良種種源自給率達100%

    • 點擊:
    • 日期:2022-07-30 14:11
    • 來源:養豬信息網

     

    7月29日下午,2022廣東豬業創新發展大會“生豬種業振興發展論壇”于增城恒大酒店順利召開,本次論壇由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主辦,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、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生豬創新團隊承辦,廣東加大農牧有限公司提供支持。省農業農村廳四級調研員聶飛等主管部門領導、行業育種專家出席本次論壇。本次論壇由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副會長劉小紅研究員主持。

    省農業農村廳四級調研員聶飛

    生豬產業關系國計民生。良種是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,是提升生豬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。一直以來,廣東高度重視畜禽種業發展,很多領域已走在全國前列,為種業振興工作做出了不少突出貢獻。

    會上,省農業農村廳四級調研員聶飛表示,近年來,廣東在種業方面的工作具有幾大特點,一是廣東種業法規和規劃日臻完善,二是畜禽種質資源普查保護利用成績顯著,三是良種選育取得眾多新突破,四是種業企業加快創新發展,五是科企合作機制不斷創新,六是種業市場環境更加優化。

    聶飛指出,圍繞以種質資源保護為基礎,以自主創新為關鍵,以供種安全為底線,以種業企業為主體,以凈化市場為保障,集中力量破卡點、補短板、強優勢、夯基礎、建平臺、育主體的政策方針,廣東未來將持續做好種質資源應保盡保工作,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,夯實種業基礎,加強數字種業,創制育種素材與培育新品種,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,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。力爭到2030年,全面建成健康持續,良性運行生豬商業化育種體系;實現生豬良種種源自給率達100%,省域生豬種業整體水平并跑發達國家水平;建成塔尖式生豬核心育種場15家,核心種公豬站3家,省級生豬核心育種場20家、省級生豬種源保供基地10家等現代化種業基地,建成國家級區域性聯合育種實體1個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1-2家。

    華南農業大學吳珍芳教授

    “我國需求的瘦肉型種豬只能靠自己培育!”華南農業大學吳珍芳教授在報告中指出,我國人多地少,人畜爭糧決定了我國生豬養殖以瘦肉型豬為主,目前該品種豬占90%以上。雖然瘦肉型豬在我國生豬養殖中占比很高,但由于消費市場和生產條件差異較大,同時國內不同區域“好豬”標準也不一樣,因此國外種豬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國情。

    吳珍芳教授表示,目前全世界瘦肉型豬主要品種是皮特蘭、杜洛克、長白、大白,市場占有率在各主要養豬國家均在90%以上,為適應各自養殖條件和市場需求,各國也培育出多個品系和配套系,而我國的育種目標以及應該培育怎樣的品種應由市場去決定。

    據介紹,在種豬育種方面,溫氏二十多年來先后培育出12個專門化品系和2個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系,相關瘦肉型種豬經選育后明顯更符合我國市場需求。吳珍芳教授表示,專門化品系種豬選育模式較傳統育種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,具有各系主選擇性狀少,選擇進展快;培育時間段;雜種優勢明顯,互補性強;終端肉豬產品生產方向明確;群體整齊;組裝靈活;易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等優勢,這種商業化育種模式也極大助力了溫氏的配套系雜交利用,更適應多元化市場。

    浙江大學潘玉春教授

    我國養豬業已進入了工業化養殖的新時代,對生產效率和環境適應性的要求進一步提高。浙江大學潘玉春教授指出,集約化養殖需要集約化高效優質豬品種與其配套,目前有三大主要方向,一是把地方品種資源化,二是把引進品種中國化,三是把培育品種現代化。

    對于地方品種資源化開發利用,潘玉春教授表示,開展種質資源普杳收集、資源精準鑒定評價,建設資源庫(場、區),建立健全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等工作非常關鍵,對地方品種體型性狀、繁殖性能、生長發育等性狀進行遺傳評估是重中之重。

    中山大學陳瑤生教授

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,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、增長速度最快、影響最廣泛的領域,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改革。中山大學陳瑤生教授指出,當前養豬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,平臺化、共享化兩大特征日益凸顯。在育種上,數字化也成為種豬育種落地實施的根基,可破解企業孤島數據,創建行業大數據;幫助企業從全新的大數據視覺,全方位洞察產業短板,助力企業增效降本。

    豬育種服務的最終對象是消費者,因此豬育種需要全產業鏈數據支撐。陳瑤生教授表示,當前種業發展受技術壁壘、育種價值普惠性、母豬閉群繁育模式等因素嚴重制約,破局的核心在于構建全產業鏈育種數據體系,通過聯合同步育種的共享機制,四統一數據管理,實現育種數據精細化管理,實現優秀種豬百里挑一、百分之百使用。

    江西加大集團養豬事業部技術總監林云雄

    種豬生產處在生豬養殖遺傳資源金字塔的頂端,牽一發而動全身。粗略估算,1頭商品母豬,一年可影響20多頭肉豬;一頭商品公豬,一年可影響5500頭肉豬,所以種豬健康不容忽視。江西加大集團養豬事業部技術總監林云雄表示,種豬群的健康是影響一個豬場生產和效益的最關鍵因素,良好的飼養管理、欄舍條件、環控及營養是保證豬達到最佳健康水平的基礎。

    要減少疾病對種豬健康的影響,務必要重視三個方面:一、通過病原監測及生產數據構建種豬健康預警體系;二、重視繁殖障礙類疾病的控制:藍耳及較易忽視的乙腦、細小病毒;三、做好后備種豬PEDV“疫苗強毒〞馴化。

    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副會長劉小紅研究員

     

      (編輯:小平)
      廣東生豬種業發展成績顯著,力爭到2030年實現生豬良種種源自給率達100%-分享到手機掃一掃分享到手機
      頂一下
      (0)
       
      0%
      踩一下
      (0)
       
      0%
      查看所有評論 最新評論
       
      發表評論
      驗證碼:  點擊更換驗證圖片
      新聞排行
      无码AⅤ在线国产
        <tbody id="xjkf3"></tbody>
        <th id="xjkf3"></th>